
会场
3月3日,学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材料指导会与初评会。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霍志军教授、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刘仁憨教授应邀到会指导。副校长王胜青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科研外事处处长蒲向明教授、初等教育学院刘吉平教授、特聘教授温宝麟教授对我校教师拟申报的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部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材料逐项进行评议指导。
王胜青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的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提升我校研水平,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他希望参会的各位老师积极吸取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认真修改项目申报书,争取在2022年国家级项目申报中取得较大突破。
刘仁憨教授在总结了自身申报经验的基础上,就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相关的前期成果、选题指南、选题的政治性与专业性的关系、选题的逻辑关系以及个案分析、申报流程、注意事项、撰写方案等方面作了具体、详尽的指导,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申报项目的经验成果。
霍志军教授以自己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分别从选题确定、学科分布、团队组建、项目论证等方面作了指导。他强调,作为地方高校教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要突出特色,申报题目要精炼、准确,要在评审专家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项目选题、项目论证以及先期成果与题目吻合度在项目评价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优秀的科研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视野。
刘吉平教授总结了自己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将总结到的经验教训同参会教师进行了分享,提出在项目申报中需要研究基础、科研视野和长期规划的思考。
蒲向明教授分享了自己两次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并分别从选题、论证、合作和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他指出,选题的范围要注意学科交叉性,并关注指向性题目;选题的方向要以自己的研究优势为基础;选题的角度要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要突出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论证过程中要做到前人研究梳理的完整性、框架的合理性、内容的系统性、标题的规范性、文献的权威性和成果的代表性。在论证过程中要发挥团队优势,进行集体论证。他鼓励各位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不断推进学校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力争做到“量质齐飞”。
参会成员就项目申报的思考和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
会议由科研外事处副处长王瀚教授主持。课题申报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部分骨干教师20余人参加了会议。(科研外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