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至27日,在我校体育馆门口,陇南市中心血站、我校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场无偿献血活动,同学们纷纷响应号召,积极献血显爱心,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一股暖流。
克服心理障碍 大一学子初次献血
“妈妈,我可不可以参加献血啊?”排队的时候,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魏佳颖给母亲打电话,离家三个月的她还不适应自己做决定。电话那头的妈妈很担心:“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你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面对妈妈的担心,魏佳颖却再没有了犹豫,给妈妈讲了许多献血的好处,都是她通过网络和志愿者了解到的。她强烈表达了想帮助他人的想法,妈妈也由不解变为支持的态度。
抽血的时候,魏佳颖转过头去不敢看,旁边的志愿者陪她说话缓解她紧张的心情,她有点不好意思:“每次体检我最害怕的就是抽血了,不过这次献血我挺激动的,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决定。通过献血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弥补心中遗憾 女生为献血提前增重
数信学院的谢鹃同学今年大二,去年因为体重不到90斤,护士没有答应她献血的要求。今年她加强了身体锻炼,也改掉了不按时吃饭的饮食习惯,多次询问志愿者献血车来的时间。得知12月献血车要来,再冷的天气,早晨操场总会有谢鹃跑步的身影。今年献血的时候,谢鹃脸色红润,满脸笑容:“为了今年可以参加献血我增重了6斤,身体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希望我健康的血液可以带给其他人,让他们也恢复健康!”谢鹃表示,接下来几天会留意身体的反应,如果没有问题,她会继续在献血路上走下去。
做好组织工作 志愿者献血后坚守岗位
周末两天,我校的学子积极献血,采血车前一直排着长队,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都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测温、填表、体检、初筛化验、献血,休息及领取无偿献血证,每一位志愿者用满满的真诚和耐心的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个献血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王虎明同学是第二年参加志愿者,也是第二次献血。献完血后的他继续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旁边的志愿者让他去休息一会,“没事!”王虎明笑着说:“我正好可以用自己做示范呢!”他细心的给大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献血经验,让其他同学们放下心来。
陇南市血站的王敏大夫看着排队的同学们很激动,说:“这两天马不停蹄的采血,虽然很累,但也很欣慰,陇南师专的娃娃们有爱心,有担当,真攒劲!”她表示,大家献出的爱心血液在经过检测合格后将被输送给各个医院的病人。除了供陇南市当地医院使用外,血站在紧急情况下也会对有需求的地方进行支援。
无偿献血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是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传承。截止27日晚上8点,陇南市中心血站采血车上的血包等材料全部用完,共有631名同学献血12万7千毫升左右。(图/文 兰青)